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壮大行动,培育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50个左右智能工厂(智能车间)。
春耕春种前最后的农闲时光,诞生了孕育庙会的土壤。淮阳庙会喜迎八方来客。
我们还发挥太昊陵作为研学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开发了人文、国风、考古、生态4项研学课程,每年可接待学生8万人次,庙会期间特别火爆。3月11日,二月二,龙抬头。一年一度的太昊陵庙会照常在周口淮阳举行。2023年6月,伏羲文化数字化体验馆在太昊陵内建成投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它本是孵化民间文艺的摇篮,现在又成了我们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平台。只是这一次,不但赶上了12年一次的龙年、龙头节双龙相逢,而且天公作美,人们有机会在夜空中目睹龙抬头这难得的天象大戏。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各国理应超越历史、文化以及地缘和制度的差异,共同呵护好、建设好这个人类唯一可以居住的星球。
美国旧金山,面向美国友好团体,习近平主席宣布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携手共赴实现世界现代化的美好明天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2023年7月28日拍摄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焰火。——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为破解发展难题,习近平主席2021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首提全球发展倡议。
主持中国-中亚峰会,习近平主席指出,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文明互鉴。面对个别势力炮制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中国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这是2023年10月30日在湖南长沙拍摄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第二届大会开幕式现场。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彰显中国的大国胸怀。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埃及前总理沙拉夫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这是2023年12月8日在浙江省义乌市拍摄的第三届中国(义乌)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现场。中方欢迎各国积极参与倡议合作,促进不同文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打破交流壁垒,赓续人类文明的薪火。
——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文字记者:孙奕、温馨、成欣、马卓言、袁帅视频记者:张百慧、乔本孝、孙鑫晶、马丽娟、陈刚、谢锷、杜白羽、田明、周思雨、陆睿、郭圻、李晓鹏、李骥志、马志异海报设计:钱程编辑:王敏、郭宝江、苗夏阳、聂焱、赵婷婷、侯帮兴、胡碧霞统筹:郜新鑫、曹江涛。
这一年,中国同各国携手,积极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全球文明倡议应时而生。
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推动三大全球倡议落实见效,从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到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点亮文明交融之光——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无价之宝。贺信中,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的真诚希冀,令现场中外嘉宾心潮澎湃。西班牙前首相萨帕特罗认为,如果尊重所有的文明,就能共同建设以理解与和平为标志的人类文明。习近平主席用四个共同倡导对全球文明倡议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指明路径。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尊重文明多样性,彰显开放包容胸怀——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中埃联合考古队让神庙实地景象和出土文物重现于世人面前……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这是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走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成果展示廊道,一款缩小版的神宁炉模型格外吸引记者的注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说。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大型排放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压缩后输送并封存,或进行工业应用(如食品加工、离岸驱油及生产化学产品)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的一种技术。
项目负责人介绍,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由1000余个子系统组成的12套空分、28台气化和8台费托合成等156个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化工项目。煤间接液化是一个涉及多道工序的复杂系统工程,此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煤制油项目也就是100万吨/年的水平,而国能宁煤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规模高达400万吨/年。 (参与采写:于瑶)。——煤化工制品带动煤炭由黑到白。
姚波介绍,如今,宁夏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重要省区,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发电出力超过全网用电的省区,走在全国新能源高比例转型前列。现代煤化工、精彩在宁东。
目前,宁夏已有11个园区被纳入绿电园区试点范围,2021~2022年新增负荷68.5万千瓦,为制造业增绿降本创造了条件。——实现煤间接液化装置工艺与系统配置及集成的工程放大。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碳减排处负责人介绍。这需要实现装置工艺、系统配置及集成的工程放大,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能简单通过增加装置数量来解决。
‘神宁炉已对外推广8个项目共计46台套,国内一批企业都用上了‘神宁炉。我国资源禀赋富煤、缺油、少气,但新中国成立后,石油需求不断增长。采访中,项目负责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攻克了煤制油过程中37项关键技术,开发了国内首套10万Nm3/h空分及压缩机组成套技术、研发了超厚临氢钢板和大口径耐磨蚀耐腐蚀的高温高压陶瓷球阀、贫液泵等装备及材料等。郭中山说,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从理论、技术到材料、装备,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和工艺,并已应用于内蒙古伊泰和山西潞安两个年产100万吨的煤制油商业示范厂。
◇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通过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我国实现了煤基合成油工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超越发展,使我国成为少数掌握全套煤制油工业技术的国家,奠定了我国煤制油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7年多来,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实现了从建起来、开起来到稳起来、优起来的转变。作为我国能源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仅在积极探寻宁夏摆脱资源依赖,加速向绿转型的新路径,也在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模式,为巩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技术战略储备。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控室(资料照片)王鹏摄/本刊一块煤裂变,托底能源饭碗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其中,煤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气化,再通过费托合成工艺将合成气转化为烃类燃料。业内人士强调,煤制油成套技术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底牌,平时能活,急时保供,在关键时刻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起到兜底作用。